简介熟食起源于美国,流行于日本和加拿大。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成熟市场的预制食品行业的挑战和机遇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启发。美国和日本熟食的发展历史餐饮业降本增效的要求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美国熟食行业的规范化发展。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成品菜肴逐渐从干净菜肴发展到预制菜肴开始商业化。这一时期,工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为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口的大量增长极大地促进了餐饮业的繁荣。这一时期,快餐巨头乘势而上,对食材的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预制蔬菜行业市场已经成熟,渗透率也趋于稳定。代表企业为西斯科(Sysco),通过不断收购小型分销企业及上下游食品配料,扩大业务版图,打造品类优势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与美式快餐的简单、方便相比,日本和我国的饮食习惯和菜肴的精致程度更加相似,值得我们关注。20世纪50年代,日本进入熟食发展的萌芽阶段。在政府的支持下,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冷冻食品需求增加。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经济繁荣带动调理蔬菜产业加速渗透。1990年至201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消费需求基本停滞。2010年后,调理菜行业回暖,“老龄化”、“一人吃”的趋势重新拉动了调理菜的市场需求。代表企业有日莲集团、神户物产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品类多元化、差异化显着、供应链能力强。我国调理蔬菜产业现状。近两个月来,“熟菜进学校”事件引发消费者情绪。据透露,主打即食饺子的元记云饺子也有冷冻馅料,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对即食饺子的知情权。讨论。同时,顶顶懒人菜、魏志祥成为杭州2022年亚运会预制菜的官方指定供应商。一方面,巨头们扩厂、吸引融资,企业纷纷进军备菜市场,将其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另一方面,社会上对熟菜的质疑也层出不穷。矛盾的背后是庞大但不成熟的蔬菜市场。目前国内市场正经历着类似于当时美国、日本的熟食成长期的环境:餐饮端的人力、水、电成本较高,连锁餐厅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口味和品质标准化,减少厨房面积和设备采购成本,完成降本增效。有效的目标。人口老龄化和职业女性数量不断增加的趋势日益加剧,这就需要易于烹饪的产品出现,以满足老年人和职业人士的需求。我们能学到什么?通过美国和日本熟食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发现当前的障碍和解决的灵感。深入探索热门品类。我国备菜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脆皮肉、酸菜红烧肉、酸菜鱼、小龙虾等超大单品品类还不够丰富。日本食品的加工比中国食品简单,多为烤、炸等,因此生产的标准化程度高于中国食品;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八大菜系中的炒菜、蒸菜、炖菜等层出不穷。相比之下,菜肴的标准化研发难度更大。预制菜品企业很难覆盖多种菜系,且地域差异明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传统菜肴潜力,提高研发能力,依托当地产业优势,适当提升口味。
从B端到BC端双驱动。目前,我国市场B端业务量远高于C端。首先,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品认可度不高,菜品的价格和还原度达不到要求。其次,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仍不能完全信任;日式料理的经典品类“正宗炒饭”自2001年推出以来,不断完善,还原专业厨师烹饪的味道,连续20年荣登日本速冻炒饭品类销量榜首。连续几年。预制菜肴的品质可与现做菜肴相媲美,家庭条件下烹饪的简单性是公司研发方向的重中之重。
供应链能力是品牌竞争的关键。通过上游原料产业的布局,以规模化采购的优势,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优质原料,降低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构建完整的冷链网络,增强整体竞争力。完善的冷链物流可以保证消费者收到的产品的质量和效率。结论日本预制食品行业从诞生到成熟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我国调理食品行业起步较晚,还有很多制度和标准需要完善。我国传统美食种类繁多,烹饪手法复杂,口味差异较大,很难发现单品。同时,这也说明我国的熟食有着广阔的前景。公司产品矩阵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提升菜品口感。此外,消费者对现成菜肴的偏见必须通过创意营销等方式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