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利用霉菌糖化谷物来酿酒。酒曲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酿酒业的重大贡献。“欲酿酒,唯用曲蘖”,意思是酿酒必须依靠曲的作用。酒曲是多种微生物的复合物,是酿酒和发酵的驱动力。酿酒必须制曲,这实际上是扩大酿酒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一般先以谷物为原料,富集微生物制成曲,然后用曲促使更多的谷物糖化发酵成酒。曲的质量直接影响酒的品质和产量。所以,要酿出好酒,就必须要用好音乐。
用谷芽酿酒和用曲酿酒有很大的区别。前者仅利用谷物发芽产生的水解酶来分解原料内容物,后者则利用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复合酶进行糖化和发酵。糖化副发酵固态复合发酵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独创。它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如固体曲的生产和保存、曲品种的生成和优化等,对现代酿酒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酿酒常用的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大曲、小曲和五曲。(最常用的是大曲和小曲)
1.大曲
大曲是以小麦、大麦、豌豆等为原料,将其粉碎,加水混合,压制成砖形曲,然后在人工挖掘的温度和湿度下栽培而成。大曲中含有霉菌、酵母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是多种细菌的混合(酶)制剂。其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受制曲原料、制曲温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大曲含有多种微生物,在酿造、发酵过程中形成多种代谢产物,构成多种风味成分。目前,我国的各种名优白酒大多采用传统大曲方法酿造。
针对大曲酒生产中曲用量大、发酵周期长、粮食消耗大、劳动强度高等问题,人们致力于大曲微生物的研究,探索其消长和分布。探究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寻找大曲与酒的关系。为了研究风味与口感的关系,我们尝试生产纯大曲和强化大曲,并应用机械制曲来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2.小曲
小曲又称酒药、白药。白药、酒饼等是以米粉或米糠为原料,加入少量中药材或何首乌,接种曲母,人工控制培养温度而制成的。由于颗粒较小,习惯上称其为小曲。小曲主要含有根霉属、毛霉属、酵母菌等微生物。其中根霉具有较强的糖化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酿酒酶活性。常用作小曲酒、黄酒的糖化发酵剂。例如,小曲酒生产中使用的邛崃米曲、广东酒饼等,都是黄酒酿造的上乘之选。使用小曲品种。由于小曲的制作方法代代相传,小曲中的微生物经过反复筛选,让小曲保持了优良的品质。
过去在酿造小曲的过程中,常常添加一些中药材,以促进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酒的香气。但研究表明,为了节省成本,要防止盲目使用中药材。目前,已经减少甚至淘汰中草药,打造出无毒小曲,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小曲酿制的白酒,口感醇厚,香气幽雅,风格独特。由于小曲白酒以大米为原料,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苯乙醇等是其主要香气物质,决定了小曲白酒的典型风格。桂林三花酒、广西象山酒、广东长乐烧等都是上等小曲酒,侗酒也部分用小曲酿造。
同时,人们还经常用小曲酿造营养米酒或配制绍兴酒,以及依靠根霉中含有的营养成分生产甜型、半甜型封酒、香雪酒、沉底酒等。糖化淀粉酶的作用可使甜米酒的葡萄糖含量达到20%以上。
3.红曲米
红曲是我国酿造的一种特殊米酒。它以大米为原料,通过接种曲母进行培养。红曲主要含有红曲、酵母等微生物,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功能。用红曲酿制的酒称为红曲酒。具有色泽鲜艳、味道醇厚的特点。由于红曲能够分泌红色素(C23H24O5)和黄色素(C17H24O4),因此也常用于腐乳、中药、食品等。红曲还具有一定的抗菌、防腐能力。其中,武夷红曲是由红曲霉、黑曲霉、霉菌和酵母共生而成的曲。黄邑红曲是由红曲、黄曲霉和酵母共生而成的曲。它们耐温、耐酸,糖化力和发酵力比红曲更强。浙江、福建等地常用来生产黄酒。
4.麦曲
麦曲是我国酿酒工业常用的曲种。它以小麦为原料,经粉碎、加水压制成型,再培养成为多菌种复合糖化发酵剂。麦曲主要含有米曲霉、黄曲霉、根霉、毛霉菌及少量酵母、细菌等。麦曲在黄酒酿造中主要起糖化、生香、增色的作用,赋予黄酒特殊的曲味。香气和醇厚的酒味。根据麦曲制作方法的不同,分为塔曲、挂曲、草色曲、爆开麦曲、纯生麦曲、纯熟麦曲等。麦曲还用于黄酒生产。
5、糯米糕
麸皮是以麸皮为主要原料,通过接种霉菌进行膨化培养而制成的。主要用于麸液的生产,并用作糖化剂。用麸曲代替大曲、小曲生产白酒,是解放后推广的新生产方法。其主要优点是麸曲糖化力强,原料淀粉利用率高达80%,节粮效果显着。其效果是:麸曲酒发酵周期短,原料适用范围广,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目前,这种方法已逐渐从固态生产发展到液态生产,并已采用液态曲或酶制剂替代麸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