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一年一度的民间节日“龙抬头”。在这个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传统节日里,还有特色鲜明的节日饮食习俗,如吃面条(称吃龙须)、吃春饼(称吃龙鳞)、吃饺子(称吃龙耳)等。下面北京晨报记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鸡年的一些时令美食,一起来看看吧。
饺子
有的饺子形状像元宝,有的饺子形状像耳朵。龙抬头的日子吃饺子,称为“吃龙耳”。“倒着坐还不如舒服,而且还不如饺子好吃。”“龙抬头”这天,北方人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料中既有肉又有菜。“荤素”谐音,寓意“财富”。寓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
春饼
2月2日吃春饼被称为咬“龙鳞”,因春饼圆薄的形状酷似鳞片而得名。2月2日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煎饼的馅料有猪肘、猪头、樟茶鸭等肉类,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炸糕
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在春龙节有吃炸糕的习俗,称为“吃龙胆”。炸出来的糕颜色金黄,被称为龙胆十分形象。方法是将小米磨成黄米,然后将黄米磨成面粉,制成黄米粉。用黄米粉制作的黄年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它的吃法是:有两种,一种是“素糕”,一种是“炸糕”。
驴滚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欢在二月初二买“驴滚”来品尝。黄豆粉卷成豆沙馅的驴,呈圆形,有“财滚滚”的吉祥寓意。
面条
北方人喜欢在2月2日吃一碗“龙须面”,以求吉祥。相传,明朝的御膳房里有一位厨师。立春的第一天,他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像龙须一样。皇帝的胃口大为改善,龙脸一喜,赞不绝口。从此,这种油炸细点就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小吃。2月2日,吃龙须面寓意“顺滑、顺滑、满足”。
旗帜
农历二月初二,淄博人有吃旗子炒面的传统习俗。所谓面旗,就是将面片切成菱形,长宽各3至2厘米。将晒干的面旗用白土加热油炸,就成为炸面旗。
爆米花
民间传说,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二月初二,人们在晒玉米种子的时候,突然想到玉米就像金黄的豆子。炒熟后,花就开了。于是,家家户户都插上了玉米花,在院子里摆上桌子烧香献花。即“金豆”。
炒豆子
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的习惯,寓意每年立春。2月2日在岷县,来郎回的人们都会购买大黄梨带回家孝敬老人,所以“二”月初二的庙会又被称为“黄梨会”。
葱油饼
有的地方把2月2日吃的糕称为“龙鳞糕”。吕梁地区这一天要吃煎饼或葱油饼,称为“接龙皮”。在太原地区,这一天人们除了吃煎饼外,还吃饺子,称为“吃龙耳”,或者用蔬菜卷着煎饼吃,寓意结合龙头。
猪头肉
农历二月初二是人民群众的传统节日。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俗。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祈求新的一年有个好兆头。
炒面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地区,每到农历二月初二午饭时间,家家户户都会吃炒面。因为炒面的形状像虫子,所以说明大家齐心协力,把虫子炒了,全部吃掉。
支持蛋糕
江、浙、沪等地民间至今仍有2月2日吃“撑腰糕”的习俗,有撑腰之意。寓意着吃了这个蛋糕,那一年就不会腰酸背痛了。赵春玲/编辑